且因为各种大宗交易会的不断举行,西海城内的商业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如今整个西海城已经被赖瑾扩充了四倍,且车马匆匆,道路宽阔,街道两旁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家店铺。衣着光鲜,容光满面的大业朝子民以及西海诸多藩国那些金发蓝眼红发碧眼的商人们穿插行走,其繁华程度几乎赶得上人间天堂的苏杭两州乃至天子脚下的京都城,早不是昔年那个商业落后的军事重地可比拟的。如今只西海城内的各种税收加起来每年都要超过两百多万,几乎已经赶得上苏杭等一流州府的税收。
不过区区三年的时间,赖瑾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别说始作俑者乾元帝没有想到,就连关注赖瑾的诸如林如海、卫弘、赖尚荣之类的长辈都没有想到。不过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没有赖瑾脑海中那凭空多出的几百年知识,所谓穿越者的金手指,权利方便的情况下,总是有好用的时候。
值得一提的两件事,一个是去年七月的时候,薛宝钗平安诞下一位男婴,同时也是皇长孙府第一位庶长子。喜得贵子的皇长孙欣喜之下向皇太后请封,希望赏赐侧妃薛宝钗一个封号。经过内务府仔细挑选之后,最终定下了“馨”这个字,意有品德美好高尚之意。所以如今的薛宝钗就不再是薛侧妃而是馨侧妃,其身份地位也仅仅被王妃低了那么一点点。不过如今新侧妃有子嗣傍身,且娘家财大势粗人脉广博,今后究竟有没有西风压倒东风那一天还不好说。所以王府中的下人对待薛宝钗的态度竟是越发客气了。
而女人为母则强,考虑的自然就不仅仅是当初的那些事儿。如今的薛宝钗倒是想着今后能为自己的儿子筹谋一条好的出路,因此倒也消了当年的心思。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拉拢丈夫上。她本就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如今有了这个主意,倒是越发拉拢的皇长孙五迷三道,越发宠爱她了。
毕竟不是所有男人都是贾宝玉,有人喜欢美女撒娇使性子,却也有人喜欢薛宝钗这种贤妻良母型的。皇长孙就是如此。他当年看中了在公主身边做事的薛宝钗,其原因之一就是薛宝钗懂得“安分随时”,体贴宽厚,不会给他惹太多是非更不会牵扯他太多精力。必要的时候还能明白自己男人想什么,出出主意之类的。不过薛宝钗如今死心塌地跟着皇长孙过日子,大部分原因是希望自己儿子将来能继承王府,可不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破名头弄得家破人亡。所以薛宝钗的大多建议也都是劝说皇长孙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闲散王爷,安享尊荣不要弄些有的没有的“高危”事情来挑战皇帝陛下的忍耐力。
当然薛宝钗明面上不会这么说,总得站着皇长孙的立场考虑不是。所以曲意逢迎的皇长孙越发开怀,甚至几次三番的领着薛宝钗进宫向太上皇和皇太后请安,顺便显摆一下自己“贤良淑德”的馨侧妃。
薛宝钗的地位越发巩固,不过一时间皇长孙宠妾太过的消息也穿的沸沸扬扬。而乾元帝巴不得自己这位侄子的“坏事”再张扬的多一些,自然也不会介意这个“宠妾太过”的弹劾——他要是宠妾灭妻,兴许乾元帝看在皇室的颜面上还会说两句,不过只是宠妾的话……
乾元帝摇了摇头,只以“别人家事尔等掺和什么”的话将那一竿子闲的没事儿干的御史打发了。
所以皇商薛家的日子过得越发乐和,赖瑾作为薛蟠的好兄弟,自然觉得心情不错。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便是出家许久的贾宝玉终于找到了。是去岁重阳节后甄家大公子甄宝玉亲自将人送到府上的。听说当时倒在床上的贾母听闻这事儿,立刻起身亲自迎到了中门,搂着两年不见的贾宝玉哭到昏倒。王夫人邢夫人等也围着宝玉团团问长问短了半日,同时不忘热忱的接待了将贾宝玉送回来的甄宝玉一行人。贾母醒来之后立刻安排了贾宝玉和史湘云的婚事,因为史家已经被抄,所以贾母提议这件事情的时候王夫人并不是很乐意,惹得贾母一通大骂。最终只以“人不得背信弃义不得忘本”为由,坚持贾宝玉娶了在荣国府寄居多年的史湘云——所以说史湘云如今也是妇人之身了。
可没想到的是贾宝玉和史湘云成婚当日,宫中就传来了贤德妃暴毙的消息。贾母年事已高,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立时昏过去了,而王夫人一面痛哭流涕,一面指责史湘云是扫把星,克夫。不然的话贤德妃娘娘怎么会在贾宝玉的婚礼上出事。
“兴许就是因为史家姑娘和我们贾家的八字不合,冲撞了娘娘也未可知啊!”
众人以为王夫人骤然失去大女儿,心情悲痛之下胡搅蛮缠也是情有可原。可难堪的却是一直在贾府寄居的史湘云,原本就是不尴不尬的住着,以前还能勉强说是史老太君的表孙女,以孙表小姐的名分住的顺理成章。可如今转过天儿来就成了忘恩负义,祸害败家的祸水,家中上上下下的人都指责史湘云是个不祥之人,再也没了当年的和蔼奉承。只可惜祸不单行,因贾母年迈体衰,且本就是风烛残年只靠着一口气儿撑着过日子。如今自己最看重的宝玉回来了,心中最惦记的表孙女儿湘云的终身也有了着落,老太太这一口气就松了一半。突然间又听见宫里头娘娘薨了,下剩这一口气就没缓过来,只在病榻上支撑了一